艾灸保健养生必识九大ldquo神r

现代人贪食寒凉、工作疲劳、非时作息、性情浮躁都在耗损着阳气,而人体脏腑的运转,经络的运行等一切生理活动都离不开阳气的推动。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扶阳,而最直接有效补充阳气的方法就是艾灸。

艾灸是最古老最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之一。艾灸就是利用艾草,或以艾草为主要材料制成一种产品,点燃后悬置或者放置于人体的病变部位或者穴位上,进行温熨、烧灼,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,达到治病保健目的一种中医外治法。有温经散寒、行气活血、温补元气、扶阳固脱、消肿散结、回阳救逆、拔毒泄热、防病保健之功。

说到艾灸的保健养生功效,许多人都是认可的,特别是有了艾艾贴这种方便易用的艾灸方式,但是面对数量众多穴位,还是有些犯难的,下面就将艾灸必识的九大“神”穴一一介绍,一定要记住哦!

一、足三里

足三里穴,是“足阳明胃经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。

:在外膝眼下3寸,胫骨外缘1横指处

:长灸足三里,可以健脾益胃,促进消化吸收,增强免疫能力,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,还可以预防中风。

二、神阙

神阙穴,位于肚脐正中处,为任脉之要穴。变化莫测为神,阙指要处,穴当脐孔,胎儿赖此宫阙,输送营养,灌注全身,遂使胎体逐渐发育,变化莫测,因名神阙。

:在肚脐中部,脐中央。

:培元固本、回阳救脱、和胃理肠,具有温阳益气,补肾健脾之功。常用于治疗胃炎、肠炎、痢疾、尿潴留,以及气血两亏之症等。

三、关元

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,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。它为先天之气海,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。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,老子称之为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。

:在脐下3寸,腹中线上,仰卧取穴。取穴时,可采用仰卧的姿势,关元穴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,将此线五等分,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,即是此穴。

:主治中风脱症,肾虚气喘,遗精,阳痿,疝气,遗尿,淋浊,尿频,尿闭,尿血,月经不调,痛经,经闭,带下,崩漏,腹痛,泄泻,痢疾及尿路感染,功能性子宫出血,子宫脱垂,神经衰弱,晕厥,休克等。

四、中脘

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,胃经募穴,八会穴之腑会:手太阳、少阳、足阳明、任脉之会。

:仰卧位,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

:胃痛,腹痛,腹胀,呕逆,反胃,食不化;肠鸣,泄泻,便秘,便血,胁下坚痛;喘息不止,失眠,脏躁,癫痫,尸厥。胃炎,胃溃疡,胃扩张,子宫脱垂,荨麻疹,食物中毒。

五、命门

命门穴属督脉,位居腰背,脉气通于大肠俞,为督阳与大肠交会所,因名腰阳关。腰为肾之府,且督脉起于胞中,贯脊属肾,故本穴可治疗腰骶痛及肾阳虚衰之下肢痿痹,遗精阳痿,月经不调诸疾。

: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即肚脐对应的腰后。

:虚损腰痛,脊强反折,遗尿,尿频,泄泻,遗精,白浊,阳痿,早泄,赤白带下,胎屡坠,五劳七伤,头晕耳鸣,癫痫,惊恐,手足逆冷。

六、涌泉

涌,外涌而出也。泉,泉水也。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。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,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,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,故名。

:取穴时,可采用正坐或仰卧、跷足的姿势,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。

:神经衰弱、精力减退、倦怠感、妇女病、失眠、多眠症、高血压、晕眩、焦躁、糖尿病、过敏性鼻炎、更年期障碍、怕冷症、肾脏病等。

七、大椎

大,多也。椎,锤击之器也,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。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。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,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,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,故名大椎。

: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,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若突起骨不太明显,可活动颈部,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,约与肩平齐。

:热病,疟疾,咳嗽,喘逆,骨蒸潮热,项强,肩背痛,腰脊强,角弓反张,小儿惊风,癫狂痫证,五劳虚损,七伤乏力,中暑,霍乱,呕吐,黄疸,风疹。

八、曲池

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,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。此穴为手阳明之合,脉气流注此穴时,似水注入池中;又取穴时,屈曲其肘,横纹头有凹陷,形似浅池,故名。

: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,侧腕的取穴姿势,寻找穴位时曲肘,横纹尽处,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。屈肘,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。

:曲池穴的主治症状为:老人斑、皮肤粗糙、手肘疼痛、眼疾、牙疼;上肢瘫、麻、痛;高血压、贫血等。主治疾病:咽喉肿痛,牙痛,目赤痛,瘰疬,瘾疹,热病上肢不遂,手臂肿痛,腹痛吐泻,高血压,癫狂。

九、三阴交

三阴交穴,十总穴之一。所谓“妇科三阴交”,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,举凡经期不顺,白带,月经过多,过少,经前综合症,更年期综合症等,皆可治疗,此穴是女性常用保健穴位之一。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,因此应用广泛,除可健脾益血外,也可调肝补肾。亦有安神之效,可帮助睡眠。

:在内踝尖直上三寸,胫骨后缘。在内踝尖上方,用自己的手指,4指幅宽,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,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。

:脾胃虚弱,消化不良,腹胀肠鸣,腹泻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闭经,子宫脱垂,难产,产后血晕,恶露不行,遗精,阳痿,阴茎肿痛,水肿,小便不利,遗尿,膝脚痹痛,脚气,失眠,湿疹,荨麻疹,神经性皮炎,高血压病等。

知艾者福,善灸者寿!

加盟“艾艾贴”微商,首选专业热情的“Hlln团队”

可拨,或加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imcoffee8.com/ysaq/1355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